原标题:毕节:切实抓好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马铃薯晚疫病是毕节市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流行性病害,常年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危害损失重。根据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监测,我市大方、织金、纳雍、赫章监测点数据显示,各地侵染代次均已达3代以上,已具备田间发病条件,其中侵染时间以织金早,大方和纳雍次之,赫章迟,织金第3代侵染时间从4月6日开始 ,5月13日结束;大方和纳雍第3代侵染时间分别从4月16日和27日开始 ,4月29日和5月5日相继结束;赫章第3代侵染时间从5月6日开始 ,5月17日结束。截至5月17日,以大方的侵染代次高,已达6代2次。近期调查,多数县区马铃薯晚疫病已发生,目前大部分地块处中心病株出现阶段,一般病株率3-5%,严重发病地块病株率20-30%,中低海拔区域个别栽种感病品种地块已出现植株枯死现象。当前我市马铃薯生育期中低海拔区域大部分处开花阶段,威宁、赫章等高海拔区域大部分处团棵至现蕾阶段,气象预报5月下旬雨水相对集中,局地降水多,此时大部分地方生育期已处现蕾至开花阶段,正遇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的危险生育期,加上我市栽种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多数表现为中感至高感,非常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根据目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田间长势、品种布局、气象预报以及我市各地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监测结果和历史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马铃薯晚疫病为大发生,流行风险较高,发生面积220万亩,中低海拔区域危害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高海拔区域危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块发病将较重。
近期,各地将陆续进入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关键阶段,随着雨季的来临,晚疫病暴发流行的风险高,防控难度加大,监测防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区)植保部门要加田间病情监测工作,随时掌握发生动态,科学指导应急防治工作的开展。
1 、加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
马铃薯晚疫病发展流行迅速、精准监测难度大,田间一旦察觉到发病症状,往往防治已晚,各地要明确专人负责田间病情调查工作,应用好贵州省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综合分析发生动态,准确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和发生流行动态,及时提出防治关键时期、重点防治区域和防治方案,为各级导科学决策防控工作当好参谋。
2 、搞好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速度快,对于栽种感病品种的地块,从中心病株出现至全田发病一般只需一周左右。各级植保部门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特别是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途径发布预警防控信息,将防治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提高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的普及率与到位率,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3 、科学合理用药,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选择好对路农药和器械,对马铃薯连片种植区域、项目基地、示范基地等加防控,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号召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有效控制其蔓延与流行,确保马铃薯生产安全。
在田间监测出现中心病株时或马铃薯现蕾至初花阶段应立即施用治疗性药剂:可选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氟啶胺悬浮剂等。每亩用药液50-60公斤,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用药3-4次,不同药剂交替使用,喷雾时做到整个植株地上部分、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周到。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81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