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土豆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王一航:研究陇薯40年 “救命薯”到“致富薯”

王一航:研究陇薯40年 “救命薯”到“致富薯”

来源:时间:2019/1/3 14:41:31打印收藏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正是困难时期,马铃薯就是百姓的‘救命薯’。研究马铃薯初的想法就是想让农民吃饱饭。”有“陇薯传奇”之称的科技人物——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名誉所长王一航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奇迹作为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农业成就展的一部分展出。

  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29岁的王一航考入了甘肃农业大学。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甘肃省农科院,前往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设在渭源县会川镇的马铃薯育种站工作,由此开始了他长达37年的“陇薯人生”。

  37年来,王一航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马铃薯科技项目20余项,相继选育出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12个,在甘肃全省以及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四川等周边省区累计推广4000余万亩,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有力助推了甘肃省乃至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视事业为生命,王一航总说只要是为事业付出,再辛苦都值得。为了选育优良品种,王一航常常成天泡在试验田里,和农民一样干农活,并不断地观察记录。

  “为了保证试验的种植质量,确保播种的行株距达到设计标准,需要亲手扶犁,一整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王一航说,“农业科技工作者既要干得了农活,又要做得了实验,人家都说我们是‘拿工资的农民’。”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王一航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马铃薯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中。近几年,他累计组织举办农民培训班300多次,培训农民超过3万人次。

  王一航还有另一个身份——“推销员”,每年经他介绍调出的马铃薯良种都在数百万公斤以上,不但为种薯打开了销路,还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

  从“救命薯”到“致富薯”,王一航的研究也适应着这一改变。王一航说,团队选育的“陇薯7号”不仅味道好,还可以在南方冬季栽培,把甘肃培育的马铃薯种到了岭南。

  2018年9月,70岁的王一航到达退休年龄,可他初心未改:“我将继续马铃薯研究工作,把甘肃马铃薯产业推向世界。”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593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土豆大获丰收
  2. 马路乡早熟马铃薯喜获丰收
  3. 陇西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4. 长春农博园里营养价值高的黑土豆吸引眼球
  5. 广西冬种马铃薯条件得天独厚 “十三五”计划种植150万亩以上
  6. 永丰种业承建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7. 张家口农科院科技引马铃薯“优育优生”
  8. 鲁板蒿乡打造马铃薯种植基地
  9. 六安市将建立红心马铃薯制种基地
  10. 王蒙姐弟大学毕业后回家种土豆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