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土豆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农科经济 >> 威宁搭起“白棚子”种出“金豆子”

威宁搭起“白棚子”种出“金豆子”

来源:时间:2017/4/27 10:15:14打印收藏

  原标题:贵州威宁:搭起“白棚子”种出“金豆子”

  “种了几十年的洋芋,产值好的时候也只能达到每亩3000多元,而这个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亩产值能达到6000余元,不仅省时省力,还能让我们挣到双倍的钱,比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多了。”贵州省威宁县草海镇卯关村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基地负责人卯昌举说。

  地处贵州屋脊的威宁自治县,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温湿适度,昼夜温差大,是马铃薯生长的适宜区,系马铃薯百万亩种植大县之一。威宁马铃薯以个头大、品质优等特点闻名遐迩。威宁常年种植马铃薯165万亩,总产量280万吨以上,总产值超过35亿元。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马铃薯收入超过1700元。

  为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12月,威宁县委、县政府从山东省滕州市引进冬作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提早马铃薯上市季节,经过一年的试种,成效显著,破解了高寒山区冬季不能种植喜凉农作物的难题,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威宁自治县农牧局局长罗永宽介绍,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是结合威宁马铃薯生产实际,借鉴山东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及基地建设经验,根据种植区立体气候特点,利用盖地膜,上小棚,搭大棚、铺滴管等设施,提高温度和湿度,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错开马铃薯上市旺季,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种植模式,是威宁粗放低效的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的典型,将成为精准脱贫、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

  2016年,威宁共在该县草海、麻乍、观风海等10余个乡镇(街道)种植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1万余亩,覆盖了贫困农户3700多户,带动5000多名薯农科技创新增收致富,每亩收入1万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亿多元。

  “产量高,效益好是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的一大特点。它在早市上占尽商机,销路有保障。通过示范带动、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还可培训出大批农民技术二传手,有效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广大群众‘搭起白棚子、种出金豆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给老百姓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罗永宽对产业发展满怀信心。

  今年,威宁扩大了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县31个乡镇(街道)实施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5万亩。主要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采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发展新模式,通过项目拉动、示范带动、市场推动、效益驱动,将有力促进全县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为威宁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威宁通过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标准化建设、集约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方式,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变了威宁单一的农业结构模式。同时,威宁以产业开发为契机,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掌握了三膜马铃薯和大棚蔬菜的栽培、生产及营销的系统知识,为壮大产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人才储备,推动农业产业向市场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我一般采取季种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第二季种特色蔬菜,第三季种白萝卜等轮作方式,大化利用土地。只要管理好,不出现天灾,我的800亩大棚一年种植下来,收入相当可观。”麻乍镇星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国亮谈起大棚种植时说。

  据了解,早熟马铃薯采用三膜覆盖技术,每亩马铃薯产量可达5000斤以上,亩产值有望超过7500元。收获马铃薯后,接着种植第二、三、四季蔬菜,每季亩产7000余元,每亩纯利润在1万元左右,增收效果明显。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64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土豆大获丰收
  2. 马路乡早熟马铃薯喜获丰收
  3. 陇西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4. 长春农博园里营养价值高的黑土豆吸引眼球
  5. 广西冬种马铃薯条件得天独厚 “十三五”计划种植150万亩以上
  6. 永丰种业承建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7. 张家口农科院科技引马铃薯“优育优生”
  8. 鲁板蒿乡打造马铃薯种植基地
  9. 六安市将建立红心马铃薯制种基地
  10. 王蒙姐弟大学毕业后回家种土豆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