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土豆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彩霞:马铃薯产业助力脱贫 带村民们一起致富

彩霞:马铃薯产业助力脱贫 带村民们一起致富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6/4/5 15:19:11打印收藏

原标题:彩霞:马铃薯产业助力脱贫

定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这里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耕地土层深厚,富含钾素,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因此,种植马铃薯成了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这当中,有一位名叫彩霞的妇女,她把马铃薯做成了产业,带村民们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可以说是彩霞的人生写照。彩霞是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乡吕坪村的农民,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她吃苦耐劳,凭借着天生的经商头脑,做过一些小生意,贴补家用。

1998年,彩霞贷款8500元盘下了村里的小卖部,又买了一辆三轮车,白天卖货晚上进货。过了半年,彩霞有了一定的积蓄,她瞅准时机,开始收购马铃薯(土豆),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马铃薯事业。谈起当初的想法,彩霞说:“没有人把土豆拿到城里去卖,所以我想是不是把土豆拉到城里去卖,这样就可以让城里人也吃上土豆,我就想试试。(而且)当时农民不知道土豆可以拿去卖钱。那时每家种的土豆都不多,所以我就从乡里收土豆,每家收购三四百斤,几家凑着收购1600斤。我从农民那里收购的是每斤1毛5分钱,我卖2毛5分钱,每天能挣100元,我感觉100元太多了。”

自己挣到钱的彩霞始终惦记着村乡亲们,在她的鼓励下,村民每年种植的土豆面积从3亩地扩大到了6亩地。有了销路、有了货源,彩霞的土豆事业越做越大。2010年,彩霞带动村民们成立了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乡吕坪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说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她表示:“我开小卖部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南方人成立合作社为农民办些实事,我就想为什么我们山区人不可以成立合作社为农民办些事请呢。以前我一分钱没有,现在我自己能过好了,我想着把农民带上一起致富。”

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帮助下,彩霞的土豆事业风生水起。彩霞从外出务工的村民手里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2014年,她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发展大户种植,把流转来的土地分给农机服务队五个大户种植,每家200亩。剩下的土地由她带合作社的农民一起种植。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购置了多台旋耕机、联合收割机和动力机械,定西市政府还给彩霞补助了30万用来建设千万吨级的马铃薯储藏库。2015年,彩霞带村民们采用黑膜覆盖技术栽培马铃薯,实现了马铃薯的科学高产。

邵彦荣是2010年和彩霞一起创立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他坦承加入合作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以前都没有什么收入,几乎就是几千块钱。我们现在地膜种植马铃薯的技术很成功,自己现在种植马铃薯的年收入达到了七八万,加上养殖业总共有十万块钱左右。”

为了把定西的优质马铃薯销售到各地,彩霞发动了全家人的力量,甚至把嫁到武汉的大女儿也拉了进来,让她去跑武汉和广州的市场。大学刚毕业的儿子也回到村里帮助她发展事业。说起妈妈彩霞,儿子邵万很自豪:“我的妈妈很伟大,善良。看到别人贫困,她就愿意去帮助别人。比如赊欠化肥给村民。我很理解我妈妈,我们小的时候很穷,也是一步步过来的,现在条件好了,我很支持我妈妈帮助人的行为,也愿意帮她完成她的心愿。”

除了家人,彩霞的马铃薯事业还吸引了大学生的加入。24岁的曲鹤峰是彩霞儿子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他也来到了彩霞的村里,目前主要帮助彩霞推广农产品。谈到他来这里的原因,曲鹤峰说:“我看到这里发展有点艰苦,因为我也是农村人,知道农村发展的现状。大部分人都进城了,但是农村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以前,吕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一两百元,经过政府的扶持和彩霞多年的全力带动,目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一两万。

日子过好了,产业做大了,但彩霞并不满足于现状,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想富先修路,在谈起未来发展的时候,彩霞说,她要为村里路面交通的改善再尽一把力,为当地马铃薯能够更畅通地销往各地打下基础。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74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土豆大获丰收
  2. 马路乡早熟马铃薯喜获丰收
  3. 陇西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4. 长春农博园里营养价值高的黑土豆吸引眼球
  5. 广西冬种马铃薯条件得天独厚 “十三五”计划种植150万亩以上
  6. 永丰种业承建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7. 张家口农科院科技引马铃薯“优育优生”
  8. 鲁板蒿乡打造马铃薯种植基地
  9. 六安市将建立红心马铃薯制种基地
  10. 王蒙姐弟大学毕业后回家种土豆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